返回顶部
分享到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历史 2024-4-22 07:21 470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孔融让梨”的故事至今都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段韵事,四岁的孔融,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更成了道德的楷模、谦让的范例。那么,云云懂得谦让的孔融后来又怎么样了?课本里没有讲,然而世事无常,孔融末

“孔融让梨”的故事至今都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段韵事,四岁的孔融,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更成了道德的楷模、谦让的范例。

那么,云云懂得谦让的孔融后来又怎么样了?课本里没有讲,然而世事无常,孔融末了竟然由于不孝“弑母”的罪名,被曹操杀害了。

这真让人很是矛盾,一个人虽然会变,但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变化?孔融到底又是怎么死的?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孔融让梨”,千古韵事;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孔融,字文举,鲁国(就是如今的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中的老大,他还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小的时候非常聪明,也非常懂事,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事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亲戚们看到孔融才四岁,就这么聪明早慧,还懂得相互谦让的道理,以为他未来必定是个奇才。

就由于“让梨”这件事, 从古至今孔融都是中国孩子要学习的好榜样。

而千百年来,“孔融让梨”的故事也辅导人们,凡事都要遵守公序良俗,要要有谦让的美德。

初入仕途,刚正不阿;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司徒杨赐听说孔融品行很好,便征召他进入幕府,当了一名幕僚。

“幕僚”就是古代地方军政长官衙署中的顾问、书记或顾问之类的官职。

孔融当官后刚正不阿,他发现朝廷里很多阉人的亲戚都有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现象。

于是便对那些违纪的官员,岂论其官职大小、背后关系软硬,均等量齐观,都或贬谪或罢免的秉公处置惩罚。

在当时,就连朝中的尚书都不想冒犯阉人背后的力量,恐怕牵连自己。

便把孔融召来一顿谴责,叱责他检举的大多都是京中阉人的亲戚。

但孔融却据理力图,对他们的恶行毫不退让,对峙自己的判罚。

后来上将军何进又封孔融为“侍御史”,末了还做到了“虎贲中郎将”,就相当于如今的中央警备团团长一职。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再后来,董卓进京后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当了天子。

汉献帝刘协非常器重为官刚正不阿的孔融,常常向他征求治国兴邦的意见。

一时间孔融风头正旺,自我感觉良好,便慢慢地飘了起来,语言也越来越直、越来越冲,锋芒外露,在朝廷里也冒犯了不少人。

等后来董卓完全排挤了汉献帝,把持朝政,开始执掌朝廷官员的废立等重大事项。

为此,孔融便看不上董卓,常常在朝廷上出言顶撞董卓,与其争辩,而且言辞猛烈。

搞得董卓对孔融挟恨在心,便团结一些官员把他打发到黄巾军最猖獗的北海,当了个北海太守,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孔融当了七年的“北海相”,末了在与袁谭的战争中失败,便投靠了曹操所谓的东汉朝廷。

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同,处处针锋相对;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黄巾反叛”爆发后,天下大乱,曹操依附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同一了北方,建立起曹魏政权。

公元196年,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废除了三公,自己当了丞相,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最终成了傀儡天子。

但孔融忠于汉室,对曹操挟持天子的做法甚是不满,于是便开始疯狂地反对曹操。

孔融仗着自己是“建安七子”之首、有名的大儒,多次在公开场所讥讽曹操,处处与他针锋相对。

但凡是曹操提出的建议,孔融都要去反对,后来甚至开始写文章,对曹操进行品行攻击和侮辱。

由于孔融常常让曹操下不来台,使得曹操很是生气,但碍于孔融的名声太大,又未便对他怎样。

比如: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曹操曾颁布“禁酒令”节省粮食,以保证打仗时军需使用。

曹操为什么要“禁酒”呢?就是由于酿酒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这些粮食本可以用于军队的口粮。

在当时,东汉末年的平凡百姓,如果谁家敢私自酿酒,就会因此而惹上牢狱之灾。

曹操的“禁酒”本是件功德,但孔融却极力反对。

为什么呢?由于孔融偏偏是个嗜酒如命的人,曹操的“禁酒令”也彻底影响到了他的生存。

孔融为了捍卫自己喝酒的权利,还专门给曹操上书《难曹公表制禁酒书》,以示反对。

孔融在文章中对曹操极尽讽刺和讥讽,说:“如果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那么夏、商朝都是由于女色而亡国,那你为什么不克制百姓完婚?为什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呢?”

孔融把曹操一顿好骂,怼的曹操哑口无言,禁酒之争也以孔融全胜而告终。

这也使得很多人以为,曹操“禁酒”是小题大做,其实根本用不着“禁酒”,搞得曹操对孔融甚为恼火。

还如:

曹操出身低贱,他的父亲曹嵩是东汉末期大阉人曹腾的养子,因此出身阉人家庭背景的曹操,很受众人的鄙夷。

俗话说“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孔融就专揭曹操的短,并以此大做文章,辱骂曹操是太监的子女,没做过什么功德。

直把曹操气的五脏俱焚,但是也都忍了下来。

再如:

随着曹操的奸雄本性逐渐体现,孔融对其的言辞也变得更加激进,常常冒犯曹操的禁忌。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曹操早就听闻袁绍的二儿媳妇甄宓长得漂亮,便想收为己有。

公元204年,曹操包围了邺城的袁绍,待攻下邺城后,便迫不急待的命人去寻找甄宓。

但是手下人却面露难色的告诉他,甄宓已经被您的大儿子曹丕争先一步给抢走了。

曹操气的干着急,却也无可怎样,总不能再去抢自己的儿媳妇吧!只得吃个哑巴亏,但心中也是愤愤难平。

孔融得知此事后,特别反感曹操的做法,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

“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

曹操看完以后觉得很困惑,由于这个历史上没有记载。

于是就把孔融请了过来,扣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好的建议要跟自己说?

孔融对着曹操说道:“当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如今您又‘大义割爱’,把甄宓赐给了你的儿子,真是当世的韵事呀!”

其实孔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曹操为老不尊,父子二人为了一个女人争风妒忌,居然还想共享一个女人,就比如妲己作为战利品,被周武王赐给了弟弟周公,着实有些让人看不起。”

曹操听后这老脸立马红了,他知道孔融是拐着弯儿在骂自己,气得大发雷霆,真想立即就杀了孔融。

祸从口出“不孝弑母”,曹操痛杀孔融三族;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在和一些名士喝酒聚会之时,曾口出奇言,提出了“父母无恩论”: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 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父母无恩,自己有粮食,甘心给陌生人也不给父母。

再给各人表明一下,孔融这一套理论说的是啥意思:

“儿女都是父母欢愉之后的效果,母亲其实无非是一个装着孩子的容器,等孩子出生后,也就跟母亲没有啥关系了。”……

“父母跟自己没有什么恩情,自己有食品的话,甘心给陌生人吃,也不会给父母吃。”

孔融所说的这一套理论,别说是在被礼节束缚的古代,就算放在如今,这番不孝的话也属于大逆不道,自然是引起当时社会名士和名士的声讨。

当曹操听到这些话时,大喜过望,觉得自己报仇的时机来了。

由于孔融发出这样的言论,不仅颠覆了众人的传统观念,而且还违背了伦理孝道。

对孔融早起杀心的曹操,正愁着用什么样的理由杀死孔融呢?这下可好,孔融却把刀柄递给了曹操。

由于孔融权不高、位不重,但名望着实太大了,曹操也不想背上“杀害贤良、排除异己”的骂名。

公元208年9月,曹操终于抓住时机,利用他人的诬告,将孔融关进牢狱,预备以“违天理、破礼法”的罪名,将孔融百口满门抄斩。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当曹操派来的士兵来到孔府抓人时,府内男女老少哭声一片。

但是孔融的一双儿女,却在院子里气定神闲地下着棋,仿佛这一切都跟他们无关。

孔融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但不希望自己的儿女也受到牵连,于是便苦苦哀求这些士兵,希望放过他们。

孔融说:“丞相以为我有罪,我随你们走便是,但是两个孩子还小,能放过他们吗?”

四岁让梨的孔融,最终却由于“弑母”被曹操正法,到底怎么回事?

当时孔融的九岁儿子孔褒(bǎo),听到了父亲的求情后,心田非常着急。

为了保护母亲和姐姐,他挺身而出,不慌不忙的说道:“父亲,您不要再恳求了,他们是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整个鸟巢都被翻倒了,那么里面的鸟蛋,还能保持完整吗?”

曹操听了小孔褒的话,也感到有些惭愧,他也以为自己的行为确实有些残忍,便想放过孔融一双儿女的性命。

但是曹操转念一想,恐怕这又是一对未来的小孔融,真害怕他们未来对自己倒霉,于是便狠下心来将孔融百口杀死。

至此,孔融一家老少全都被曹操杀害了,也包括他那九岁的儿子孔褒,在留下的这句千古名言之后,也从容的走上了断头台。

这便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成语典故。

小孔褒所说的这八个字,也成了千古名言,至今仍被人们歌颂。

后人还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句成语,来比喻“团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也无法保全。”

通过笔者的讲述,各人都知道孔融并非是真的杀了自己的母亲,而是曹操硬给他扣上了“不孝弑母”的这个罪名。

结语:

孔融由于“不孝”的罪名而死,其实并非由于他的言论举止,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与曹操的政见不同。

曹操想成就霸业,孔融却希望他能够忠于汉室,云云一来,曹操一定要为自己扫清障碍,以是孔融之死也是一定的。

但孔融之死,也有他自己持才傲物,口无遮拦的缘故,人贵有自知之明,处世当审时度势,而不是目中无人、率性而为。

总之,“融四岁,能让梨”的典故,一直被人们歌颂,更是赞扬了他的孝道和品行。


《谨慎声明:此作品仅为本日头条原创首发,并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作者答应,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盗用、搬运,侵权必究!》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最新问答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