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分享到

跨越2000余年!“东方睡美人”辛追AI重现

历史 2024-5-23 03:57 230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泉源:新华网穿越2000余年,能否看到古人真容?AI助力下,这一愿望正成为实际。17日,有“东方睡美人”之称的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展现活着人面前。这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在数字化范畴的巨大应用

泉源:新华网

穿越2000余年,能否看到古人真容?AI助力下,这一愿望正成为实际。

17日,有“东方睡美人”之称的汉代辛追夫人化身3D数字人,展现活着人面前。这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在数字化范畴的巨大应用。

跨越2000余年!“东方睡美人”辛追AI重现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是20世纪最巨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是天下上已发现的生存时间最长的湿尸,湖南博物院以辛追夫人为原型进行数字化复原意义非凡。

数字人“辛追夫人”栩栩如生:她呈坐姿,年龄大约35岁,皮肤肌理清楚可见,毛发材质高度传神,服饰妆造根据出土文物1:1还原,体型体态乃至手部细节也依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时环境复原。

最大限度还原,难在哪?

辛追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医学影像设备范围,仅对其颅骨进行了X光片病理检查。

“辛追出土时形状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软组织柔软有弹性,部分关节可运动,乃至眼睫毛尚存,手指、脚趾纹清楚可辨,推测其约50岁。”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介绍,出土时面貌面貌已肿胀变形和腐败,生前面貌不得而知。

2002年,湖南博物院曾推出一版辛追边幅复原像。但受技能范围,这一复原成果留下了遗憾。

技能支撑和考古研究积聚,让更真实复原有了可能。

“当年留存的影像资料为颅形和面型判定提供了紧张参考。”中国颅面复原专家袁中标说。

专家团队通过已有的X光片、现场观察和模型测量计算出头骨布局形状及五官比例关系,结合现代技能,建构出头骨的数据模型。

“人像特性千变万化,只有范例相似,而无完全相同,还需根据多年工作中把握的颅面关系规律,反复研究论证和修改细节。”袁中标说。

如何让“辛追夫人”更生动?超写实数字人技能来助力。

通过高精度人体建模技能,可还原人体微小的生物特性,人脸毛孔清楚可见。

“开始复原的辛追约50岁,我们利用AI绘画、大模型等相关技能,建构出不同年龄的虚拟数字人形象。”长沙数字鲸鱼科技有限公司总司理张日晖介绍。

复原没有止步。从“活”过来到“动”起来,可交互版“辛追夫人”AI智能体预计下半年推出。她会文物讲解和实时对话,将可带你越千年,聊汉室纷纭。

现代科技加持下,文物研究有温度,工艺复原有灵魂。

从2000余年前走来,“辛追夫人”可见可感。敦煌、故宫、三星堆等通过数字化,让众多文物活起来,也让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触及感。(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袁汝婷、林建杰)

(泉源:新华网)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最新问答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