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分享到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历史 2024-5-23 05:23 445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一张陈年的欠条翻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这张不起眼的欠条出自一个湖北小山村,藏于一名平常农民家中,却牵扯出一段感人至深的红军故事。1927年,共产党的革命运动遭受重挫,但志士仁人不灰心,决心继续公理的斗争

一张陈年的欠条翻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这张不起眼的欠条出自一个湖北小山村,藏于一名平常农民家中,却牵扯出一段感人至深的红军故事。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1927年,共产党的革命运动遭受重挫,但志士仁人不灰心,决心继续公理的斗争。

著名的南昌起义拉开了武装革命的序幕,随后在天下各地掀起一股反抗资笔器义和军阀的浪潮。

在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党领导下的群众纷纷举起武装,建立起根据地,支持着差异的游击队伍。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为整合分散的力量,中央将这些武装力量整编为红三十一、三十二和三十三军。
1930年4月,在党中央指挥下,这三支力量整编为红一军,正式成立。

红一军由3个师1个旅组成,拥有2100余人。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随着成立,紧锣密鼓的战斗也接踵而至,敌人调集重兵对鄂豫皖苏区睁开封锁围剿,粮草弹药供应极其困难。

面对燃眉之急,红一军只得向人民伸手求助。

当时正值战火纷飞,每每无暇管理军费,倚靠的只有老百姓。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指战员们虽然遵守铁的纪律,但毕竟也是血肉之躯,需要吃饭穿衣、增补弹药。

在这种艰难处境下,红军别无选择,只能向群众借款筹措军费,并开具借单,答应肃清兵变后定必归还。

在那些动荡的光阴里,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形象地形貌了战乱对大众的摧残。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但红军的举动却与这句话大相径庭。

他们对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则,绝不从百姓那边拿走任何东西,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况。

纵然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留下借据,并在大概的时候按照高于市场的价格给予赔偿。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孝感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就有如许一个故事。

1930年,红一军第一师七团正预备参加阳平口战争,筹划将兵力扩充至1500人。颠末上级的批准,七团开始在当地筹集资金和粮食。

这时,七团派出了大胆的兵士涂岩去实验这项任务。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涂岩来到了一个姓杨的小田主家中,向他分析了来意。

尽管杨田主的家景并不富裕,但他深明大义,绝不犹豫地答应借出自己全部的积蓄,乃至还向亲戚朋侪借贷,终极凑齐了400大洋的巨款。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涂岩按照红军的规定,开具了一张正式的借单,上面详细记录了借款金额和还款的答应,然后郑重其事地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这笔借款对于当时的红一军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援助。而杨田主和其他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也让红军深感暖和。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他们知道,这些借单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将来和平的渴望。因此,红军将士们发誓,一旦战争竣事,必定会推行答应,偿还每一笔借款,并亲手盖上了手印。

战火纷飞,杨家不得不搬离故乡,借单也就无人催收。

战争竣事后,虽然组织想要归还借款,却也无法找到这位慷慨田主。

就如许,这张古老的借单代代相传,终极由杨家的后人杨明荣继承下来。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多年后的一天,杨明荣整理旧物时偶然中发现了这张借单。

尽管光阴已经在借单上留下陈迹,字迹有些模糊,但关键信息仍清晰可见。

经专家判定,上面写着"因我们红军如今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杨长银老师借大洋四百元",并有红军第七团的落款及队长印章。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根据资料纪录,当时红军的确在此地设有根据地,借单系真迹。

各方查阅文献,确定当时一块大洋约便是100元人民币。

因此杨家祖传的400大洋借单,代价等同于如今的4万元人民币。

2015年,老夫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款400大洋,后还了多少


颠末长达85年的等待,这笔钱终于在2015年如数归还。

令人动容的是当年杨长银慷慨解囊、尽力增援的精力永垂不朽,成为一代代红军传家宝。

这不仅折射出红军与人民的血肉相连,更传承着中华民族互帮相助、团结一心的精良传统,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最新问答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