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分享到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历史 2024-5-27 17:33 751人浏览 0人回复
摘要

1959年,一个惊天的消息在天下上流传,中国在东北地区发现了中国第一口大油田,彻底摘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可以说,这一年,是中国石油工人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年。但这个消息,却让远在东瀛的日本人寝食难安,因为这1930

1959年,一个惊天的消息在天下上流传,中国在东北地区发现了中国第一口大油田,彻底摘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可以说,这一年,是中国石油工人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年。

但这个消息,却让远在东瀛的日本人寝食难安,因为这1930年代,他们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就在同样的地方打出了石油。

假如当年日本人在这里打出了石油,他们就有足够的战略资源,二战的汗青很有可能会改写,中国的汗青很有可能也会在这里拐个弯。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东北,是中国的东北,日本人为什么能够在那边肆无忌惮地挖掘石油资源呢?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人拿下了在物产丰富的中国东北地区举行矿产勘探的权利。

别看只是勘探的权利,对日本人来说只是序幕。一旦他们在这里发现战略性的资源,对其举行开采掠夺,那是肯定的。

果然,借着甲午战争对清朝形成的压抑势头,1895年,日本又欺压清政府签署了《中日商民水陆贸易章程》,拿下了在中国东北开采矿产和构筑铁路的权利。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大家可以看到,日本人做的齐备,都是有久远计划和目的的,一环套一环。

日本拿下这些权利,可不是为了帮助中国采矿,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

为什么?很简单,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

但因为日本自己本土矿产资源匮乏,主要的大宗矿产资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作为日本恒久计划中要霸占的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早已经被他们盯上了。

甲午战争的胜利,给了日本人绝好的机会。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从清政府手里拿到东北地区矿产勘探和开采权以后,大批的日本专业职员潮水般地涌进了中国东北地区,对那边的煤炭等资源举行大规模的勘察和挖掘。

这些大巨细小的日本钻探开采队伍里,就有一支特殊的存在,他们的主要使命不是找煤挖矿,而是携带钻探装备对着地下深处开钻,试图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找到日本最为急需的战略资源石油。

为什么会瞄上东北呢?那是因为日本著名地质学家新带国太郎,通过对东北地区的煤层举行研究之后,发现这里很有可能存在石油。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现实上,在当时,天下上就流传着中国贫油的说法。早在日本之前,美国人就于1919年就带着大队伍和先进的钻探装备在中国许多地方举行勘探,但最终都无功而返。

美国的石油地质学家以为,中国不具备陆相石油天生的条件,注定是一个贫油国,再努力也打不出石油,都回家吧,别把精力浪费在中国了。

但是日本人不信邪,信赖中国的地下肯定有石油,只不过美国人没有找到地方而已。

加上没有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日本夺取勘探的权利,日本人可撒欢了,不断地在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随处勘探,疯狂地寻找可能存在的石油资源。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918变乱之后,日本人完全控制了东北,这使得他们在那边寻找石油更加便利。

以满洲国的地质观察所长身份的新带国太郎,便堂而皇之地在东北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石油钻探活动,重点就是松辽盆地、索伦盆地和海拉尔盆地。

要说这个家伙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可惜的是,运气不在日本人这边。

日本人先在目的定在了海拉尔,经过数年的钻探,好不轻易挖出了沥青层,高兴的日本人便开始使劲地往下挖。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当时日本人使用的钻机,和美国人制造的比起来,还差点意思,最多只能钻到八九百米的深度。固然使了点新办法,有的地方还可以到达1000米的深度,但还是没有发现石油层。

日本人不甘心啊,沥青都看到了,怎么会没有石油呢?这不科学啊。

继承挖,再深点!最多的时间,日本在海拉尔打了10多口井,乃至不知道使用了什么办法,还挖了一口2000米深度的特深井。

但让日本扫兴的是,依然是没有什么油水。

这个时间,日本人不得不放弃在海拉尔的钻探,开始转向松辽盆地和索伦盆地,贪图在那边

能够找到石油。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到日本败北前,他们在那边前前后后搞130多次的钻探活动,但都没有发现哪怕是一滴油。

还是那句话,命里没有莫强求,日本人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最终得不到无可奈何地说,不挖了,中国根本没有石油,妥妥的贫油国。

1940年,暮气沉沉的日本人不得不离开了中国,跑到中南半岛找石油去了。

那么,松辽盆地到底有没有石油呢?

这个答案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新中国的石油工人给出了答案。

1959年9月26日,铁人王进喜的1059钻探队,在这里挖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中国人可以,那为什么日本人忙乎那么久都没有乐成呢?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现实上,日本人当时最大的钻深也就八九百米,而松辽盆地的石油层根本上都在1200以下。现在技能进步了,在三千米的地层也发现了可供开采的石油资源,但谁人时间日本人真的是没有性情了,1000米以上的深度,可不是想挖就挖的,在海拉尔那口深井也不知道费了多少力气,只能算是特例,不具备广泛性。

所以,就差这300米,日本人还是和地处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当面错过。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于是题目就来了,既然大庆油田的发现能够影响到中国的运气,那么假如当年日本人发现了大庆油田,二战的局面大概是中国的运气,会在这里拐个弯吗?

可以想象,假如当年日本人荣幸发现了这里有石油,那肯定是要拼了命也要完全控制这里,并对这里的石油举行大规模的开采使用。

有了石油,日本人的战争机器会更加疯狂地运转,不但会更加让他们想要吞并中国,乃至还会把进攻苏联落到实处。

当年如再深挖300米,大庆油田就成日本的了,中国汗青会改写吗?

有了中国的石油,大概太平洋战争就不会大概推后发生,美国还会继承和日本人做交易。

那样的话,汗青可就不是我们现在看到了。

但是,在汗青的关键点上,日本人还是失败了,大概,这就是天意。

退一步说,就算日本人真的发现了大庆油田,也只是能让他们多猖狂两天吧,毕竟失道寡助,侵略者最终失败,则是一定的。

汗青就是再拐弯,最终还是要回到它该有的轨道上的。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最新问答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