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母亲节,妈妈返来了!

[复制链接]
程程是你的网友Lv.6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5-13 13:45:21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天是母亲节,也是送别妈妈后的第一天。
这是偶合吗?如果是,那无疑是一个极其暴虐的偶合!难道上天一定要这么狠心,非要在母亲节到来的前一天,让我和母亲完成最后的诀别?
如今,我就坐在妈妈每天坐的沙发上。这个沙发,妈妈坐了整整三年,从身体健康、声音洪亮,直到徐徐虚弱、气喘吁吁。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悼念我的巨大的妈妈》中写道:“她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每天对峙起床,到沙发上坐6-7个小时,看手机,相识世界大事,给我发语音乃至还辅导山河,直到气喘吁吁才回床休息。咋一看,这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我的内心感应告诉我,妈妈这是在试图发作出生命的力量,这也是她一生自强乃至是烈女性格的表现。”这统统,就发生在这个沙发上。
如今,坐在这个沙发上,我依旧能感受到妈妈的体温和气息,能感受到她对我时而絮絮叨叨,时而辅导山河。絮絮叨叨大概是大多数母亲的天性,而辅导山河则几乎是我母亲“独有”的风格。两者合一,如今想起来,满满的都是幸福!
妈妈不光生了我,还救了我
这是我第一次过一个没有母亲的母亲节!
昨天送别妈妈回家后,到了下战书茶的时间,老父亲依然像平日那样,摆出几道妈妈最喜欢吃的小点心,蛋卷、桃酥、小黑巧克力......。我含着泪多吃了几口,那几口是替妈妈吃的!
今天在酒店吃早餐,我又特意吃了几口妈妈喜欢吃的糖藕,那也是替妈妈吃的!糖藕下肚的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身体和妈妈的身体融为了一体。
很多年前,我就是这样在妈妈的身体里待了整整10个月,差一点出不来,妈妈最后用剖腹产和大出血才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当年的剖腹产是风险极大的手术,而且又是高龄产妇,因此医生要家属签字“保大人照旧保孩子”。平日里极其岑寂、理性的父亲已经签不下这个字。妈妈的姐姐(我的大姨妈),一个不识字的传统妇女隔着手术室的玻璃对医生祈求“我们大人和孩子都要!”医生看着她,只能理解而又无奈地摇摇头。厥后,妈妈对我说,如果当时医生让她签字选择,她会绝不犹豫地选择“保孩子”。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妈妈的烈女性格的表现;但我知道,这就是巨大的母爱!
1976年春天,才10多岁的我忽发小肠气引发的肠梗阻,不光剧痛难忍,而且生命伤害。那个时候的上海,叫救护车很困难,出租车也几乎是天方夜谭。已经50岁出头的妈妈,果断决定用担架把我送到医院。深夜时分,家里没有别人,只有父母和我三人,而我们家住在四楼,楼梯弯弯绕绕,要用担架把我抬下去,其难度可想而知。我爸爸仗着男性力气大,在前面开路,我妈妈则大胆垫后。但弯弯绕绕的楼梯上,一个女人怎么能抓得住敏捷下滑的担架?好几次,妈妈都跪倒在楼梯台阶上,但她的双手却牢牢捉住担架,拼出了全身的力气!
好不轻易把我抬下了楼梯,6月身穿裙子的妈妈,双膝已经血迹斑斑!这时,妈妈和爸爸抬着我一路狂奔!痛得几乎已经昏迷的我,迷糊中还能听到路人的问候和妈妈的气喘吁吁!
妈妈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每当她气喘吁吁时,我都会想起当年她奋勇救我时的气喘吁吁!那是一个生命的循环!但我对妈妈的爱却没有做到往复循环!......
如今,妈妈每天利用的手机和手表就在我的身边,那上面还能闻到妈妈的气息!.....
妈妈将会永生!
大概,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我都将在这种状态中度过。
我之以是说“大概”,是由于我深深地信赖,妈妈会返来的!而妈妈返来的日子,很大概就在母亲节!
如果那样,那今天就是一个值得迎候和光荣的日子!
基督教文化里,有耶稣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和圣灵降临节四个节日。那说的是耶稣在一个星期五受难,两天后复活;耶稣复活后第40天升天,然后在第50天,也就是复活节后的第7个星期日,驱使圣神降临,信徒们领受了圣神并开始传教,于是一个新的期间揭开了序幕。
前几天,我发表《悼念我的巨大的妈妈》一文后,背景收到雪片般的留言。
上周今日(5月5日)中午,妈妈用微信给我发来语音:“娘走了,你经常想想我!”两天后,妈妈就真的走了!
很多朋侪为此而泪目。有一位朋侪这样给我留言:“你只要一直想着妈妈,妈妈就会永生。”这句话刹那间点醒了我:是的,妈妈的很多巨大的品质,其实就在我们姐弟身上传承,同时通过我们也正在感染更多的人们!
昨天是妈妈的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妈妈的故乡-宁波,有两位市委常委以不同的方式对妈妈表示了深切哀悼,一位是宁波市委统战部长;另一位是妈妈故乡的父母官- 鄞州区委书记。宁波市委统战部除了送花篮外,追悼会开始前半个小时,市委统战部长还亲自给我发来吊唁文字。
宁波鄞州区作为妈妈的故乡,对此特别器重。除了区委书记(也是宁波市委常委)亲自送花篮外,区委统战部和统战部副部长都送了花篮。
以个人名义送花篮的另有宁波鄞州区委党校的前校长和现任副校长。广东省宁波商会的唁函里,称妈妈是“中华民族传统女性的良好代表,更是我们宁波人的得意”。
这样的荣光,睡梦中的妈妈无疑都已感受到了!已往几天里,从环球、全网各地雪片般的留言中,很多朋侪不仅惊叹于一个“活了一个世纪”老人的履历,更惊叹于妈妈的刚柔并济、传统与现代兼有的性格与美德。也有朋侪说,妈妈的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的历程......
妈妈的照片印证期间变迁
既然这样,在今天这个天底下全体母亲的共同节日里,我乐意通过妈妈的一系列照片,和大家再分享一些在妈妈身上折射的期间变迁。
01
民国期间,漂亮女性





妈妈出生于民国期间早期。更正确地说,她出生的时候,孙中山还在世,黄埔军校还没建立,北伐还没开始,南昌叛逆固然也还没发生。
妈妈在民国期间生存了整整26年,从宁波乡间一个襁褓中的女婴,长成了大上海一个绰约多姿的漂亮女郎。很多人说的“大上海30年代”,就是给我母亲留下深深烙印的一段时间。
大家在照片里看到的,就是那个期间的上海在一个20多岁女孩身上留下的印记。这种印记几乎是终身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有的副食品都要配给,但我母亲最享受的居然是偶尔带我去南京路吃一块蛋糕,喝一杯麦乳精(当时已经没有咖啡了)。当时候那里有西餐?但从我母亲的嘴里,却经常可以听到,上海那里曾经有很好的西餐厅、罗宋汤、炸猪排(我母亲不吃牛肉)。以是,八十年代条件稍好一点,我就会给母亲带一些小蛋糕、简易咖啡;厥后条件再好一点,我就偶尔带她淮海路西餐厅。无论是吃我带的小点心,照旧跟我出去吃西餐,每一次她都高兴得像个孩子。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资情调吗?只有我知道,那是民国的那26年在她的心中又复活了。
但其实,那26年的中国并不清静。日寇侵华、抗战胜利、国统区物价飞涨,都发生在这26年里。我母亲经常对我讲日本兵怎样追着“花姑娘”强奸,讲上外洋白渡桥的日本守兵怎样刀刺中国妇女手中的婴儿取乐,讲四十年代末的国统区怎样民不聊生.....。
以是,当1949年5月底的一个早晨,我母亲和众多上海市民打开房门,看到满大街的人民解放军士兵和衣入睡,秋毫无犯,几乎所有的上海市民都怀着一份欣喜的心情,迎接一个新期间的降临!
在这之前,当我母亲和闺蜜1946年打仗中共地下党外围构造时,冥冥中就是奔着自由光明的将来而去的。因此,当我1984年考上同济大学研究生时,我母亲特别高兴,由于当年她和闺蜜打仗的那些中共地下党员,此中就有同济大学的学生,妈妈依然记得同济大学地下党员面对国民党军警的风采。用今天的话来说,那都是她年轻期间的偶像......
所有这统统,都发生在这位身穿旗袍,烫着卷发的漂亮女郎身上!
但这样西式的漂亮女郎,却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浸透者!我母亲的嘴里,经常会蹦出孔夫子的金句;很多心境和场景,到了我母亲嘴里,就酿成了一句句的中国古诗,每一次都映衬得那么得体和惟妙惟肖。每次到了这个场所,我就会在心中感叹:这就是民国早年的人,浸泡了多深的中国文化,而我们这一代真的自叹不如!
那个期间的母亲,另有雅兴和闺蜜一起扮演她心爱的越剧里的脚色。昨天的送别仪式,我和姐姐决定,用妈妈喜好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唱段替换那凄惨的哀乐,由于我们是送妈妈去看戏;一天后的母亲节,妈妈就会复活并永生!
02
共和国早期:“变”与“稳定”之间




随着新期间的开始,从小不甘平庸的母亲很快就赶上了新期间步调。正如我在《悼念我的巨大的妈妈》一文里写道:“旗袍、卷发、高跟鞋换成了列宁装、短发和宽皮带,“创业之梦”也随风飘去。”
这就是大家在照片中看到的我的母亲的新形象。26岁的她,犹如今天的网红带货主播,只不外她“带”的是新中国、妇女解放,“带”的是支援抗美援朝,“带”的是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
那是一个豪情燃烧的岁月,和今天的网红主播相比,只能说各有千秋。但民国期间的那股小资情调,则徐徐被锁到了衣柜里,也锁进了心中的那个小屋,只能在闲暇之余偶尔把玩。
直到50年代遇到我父亲,一位儒雅、理性的绅士,我母亲心中的那股小资情调才重新被激活,这就有了那几张重新烫着卷发的完婚照和纪念照。
其实那个年代,生存已经开始变得艰巨。我们一家七口,都靠父母不高的工资支撑;如果没有妈妈的精心打理,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们姐弟几个不要说成才,就连存活下来几乎都很困难。因此,父亲厥后一直心存感激地说,妈妈是我们家的“一颗大树”。
但即便在那样的环境里,妈妈的笑容依旧灿烂。大家看本栏最后那张父母和我的合影,应该是摄于1965年,那年我3岁,42岁的妈妈还烫着卷发,笑得很灿烂。那个年代的妈妈,虽已不像民国时那么漂亮,但却还依旧灿烂而有活力。
其实,这几乎已是风浪前最后的灿烂了。
03
艰巨时期,那份知性依在





再今后,大家可以发现,妈妈的发型和着装越来越保守,缘故原由你懂的。
但即便是那样的保守,大家看本栏目的主题照,好像依然可以找到那个知性妇女的形象。而我,就在这样的外部保守而内部知性的环境中,活蹦乱跳地开始了我的成长过程。
本栏目最后那几张照片,妈妈扶着我或牵着我的手,都摄于1967年,那是中国最乱的年份之一。照片上的妈妈,服饰保守、昏暗,早已没有了20年前的漂亮和洋气,但却依旧充满活力和知性。
那个年代,我爸爸作为构造干部下放农村,我的两个姐姐则又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远赴东北插队落户,留下我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经常必要“两班倒”。在她上中班的日子里,我每天睡前就用小纸条给她汇报一天的学习和生存环境;妈妈则在上班离家前给我做好半制品的菜肴,让我放学回家后简单热一下就可以吃。
每当家里来客人尤其是节日会餐时,那是妈妈大显身手的时候。她做菜从不尝味,而且很多菜她自己都不吃,但却每一道都是鲜味好菜,而且经常推陈出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永远充满创新,很多菜就连餐厅大厨都自叹不如。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每次客人走后,家里配给的副食品存量就几乎用尽了;剩下的日子里,妈妈和小小的我,虽不至于吃菜咽糠,但也只能粗茶淡饭,必须等着下个月的配给额启用才气重消息到一丝荤味。
但即便是配给额的副食品,每次也都必须要排长队才大概买到;经常的环境是,好不轻易排到了,柜子却空了,于是两个小时的队就白排了。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起床到菜场门口排队,不然今天的餐桌上就什么也没有!
在闻不到荤味的日子里,妈妈每次和我在一起,就要给我“洗脑”:“你以后一定要读大学,而且还要出国留学”、“已往的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出国留学的”、“这个社会不大概就一直这样下去的。没有人才,国家怎么能发展?”
正如我在上周的文章里所写,当整个世界都处于暗中中时,一个平常中年女性,哪来的这股知性和穿透力?厥后我发现,这不光来自于母亲曾经履历的期间,更来自于她的特别的灵性!
这样的潜移默化,在很多年以后真的成了塑造我的内涵基因!
04
改革开放:重新迎来辉煌






改革开放以后的日子,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了,人民生存一年年好起来。那个期间的妈妈已经退休了,但却依然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工作。
除此以外,她的另一个紧张工作,就是不断给我设立目的。1980年,全上海高中毕业生23万,但高考却只录取一万人。我好不轻易跻身于这一万人,而且还被全国重点大学(就是今天的985高校)录取,妈妈又对我提出要求:“等你毕业的时候,本科生将不再特别,以是你得考上研究生才行。”
1984年我大学本科毕业,考上了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40年前的硕士研究生,真的还算凤毛麟角。一年后,妈妈又对我说:“有没有听说过基辛格博士?想不想有一天被人叫邱震海博士?”......
基辛格博士的大名,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就如雷贯耳,那是我们心目中的天花板。看我有些心动,母亲又接着说:“要读博士就去德国,30年代的德国货我们至今还在用。”她指的是我们产业时的电表,是德国西门子上世纪30年代初的产品,到了80年代依然还在用,而且从没坏过;这只西门子电表,我们家一直用到1989年,几乎用了60年。
但当我1991年初真的踏上前去德国的火车时,送我到火车站的妈妈却泪眼迷离。她的心里很清晰,如果她不是从小就逼着我志存高远,我也不会这么远走天涯!
05
暮年的幸福生存






33年已往了,从德国到香港,我真的就再也没有回到上海,长久陪伴在她身边!中间妈妈曾有快要9年和我一起在深圳生存,但由于我的工作繁忙,一天里的语言时间也不多,妈妈总是理解中带些遗憾,但如今想起来,那还黑白常幸福的一段时光!前几年由于疫情,我被锁在香港,父母亲又回到了上海,由我姐姐精心照顾。
妈妈最后的愿望,就是能每天和我在一起,就像我小时候那样和我相依为命!这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愿望,最后照旧没能实现!
平常中的巨大
妈妈一生的很多事情,每一件都很平常,但此中的精神却都值得永生:
- 她对家庭的无私担当:妈妈不光给了我生命,而且还在关键时刻拼努力救下了我的生命;同时,没有这颗“大树”,我们这个家连存活都困难,更何谈发展?
- 她对进步的不断追求:年轻时的漂亮女郎,内心却燃烧着一团对光明和美好将来追求的火焰;无论是23岁时的接近中共地下党,照旧怀着创业之梦,抑或是倾力投入“带货新中国”的激流之中,乃至是把自己未能完成的梦,希望我能替她实现。直到近来几年,她还在谈着对将来的种种设想。这真的是一个火一般的女子!
- 永不言弃,永不言休:我在《悼念我的巨大的妈妈》一文里写道:“妈妈一生就寝很少,休息很少,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每天还要在沙发上坐6-7个小时,看手机,发语音,对我辅导山河。”我和姐姐一直想,妈妈若能好好卧床,一定还可以活得更久!每一样奇怪事物,她都怀着浓重的兴趣去学习,这才有了她的厨艺良好,服装剪裁、制作信手拈来;暮年她对微信的纯熟运用,对各类视频的热衷,乃至还超过了一些年轻人。
- 妈妈的满满幸福:大家如果细致看我妈妈暮年的照片,不知有没有发现,妈妈的心情里好像有着一丝少女般的开心与羞涩。那都是我爸爸给的,由于她有一个极其细腻、缜密、理性、包容的丈夫,给了她一生满满的爱。
永生就从今天开始!
母亲节的前一天,我们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声中送别母亲,一如33年前母亲在火车的轰鸣声中送别我远赴德国。
好多年后,妈妈对我说,当年送别我远走天涯的那一刻是痛苦的,但换来的却是她一直教导和期望我的志存高远,仗剑天涯。
母亲节的今天,我想说,送别妈妈的那一刻也是痛苦的,但我希望同时也深深地信赖,妈妈将会复活,也将永生。
耶稣的永生履历了受难、复活、升天和圣灵降临四个阶段,但妈妈绝不必要这么久!
妈妈的复活,就在母亲节的今天;妈妈的永生,就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妈妈的形象,从民国期间的漂亮女郎,到共和国早期的“新中国带货主播”,再到中年的知性、灵性和暮年的幸福,都将在我们心中永存。
妈妈的精神,无论是无私担当,照旧追求进步,抑或是永不言弃,乃至是享受满满的幸福,都将在我和家人的每一天生存中永生!
我也期待朋侪们见证这一永生!谢谢大家!


邱震海
2024年5月12日母亲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