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应对孩子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复制链接]
七八七Lv.6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7-31 20:07:21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 | 叶听枫


要说当父母的最苦恼的孩子标题排行榜,第一个是作业,第二个非“磨蹭”莫属。
江湖上有句名言:孩子磨蹭不是病,但真要亲妈的命。


天天起床催,用饭催,出门催,睡觉催,写作业催……险些天天抓狂,天天吼,却发现孩子越催越慢,越催越磨蹭。


孩子磨蹭的杀伤力,简直堪比让老母亲瓦解的核弹。
总有那么几个“名局面”,让老母亲苦不堪言。
一起来看看耽搁的原形,
和相应的应对计谋吧。






场景一:写作业磨蹭又拖沓


每个写作业的孩子都是开拖沓机的拖沓斯基。


磨磨蹭蹭启动不了“写作业步调”,翻开书,拿起笔,都须要等候五百年。
好容易写起了作业,不是边玩边写,就是边写边玩,天下上的统统都吸引他,除了作业。



10分钟就能写完的作业,非得用一个小时在书桌前磨蹭。
当妈的感觉他不是在书桌前写作业,是在“连环磨蹭功”。


抠功——抠笔,抠手,抠橡皮。
挠功——挠头,挠后背,挠屁股。
内功——发呆,愣神,颅内神游。


除了头脑不想动,哪哪儿都想动一动。
浑身哪哪儿都在动,就是作业一动不动。





三分钟一口水,五分钟一泡尿,
一根铅笔就能削几非常钟。


娃写作业的快慢不靠自发,端赖妈妈“狮吼功”是否内力深厚。
假如有人能开辟一项让小孩快速写作业的技能,肯定能风靡天下,成为天下首富。





科学剖析:


对于写作业磨蹭这件事儿,也不能全赖孩子。
进入写作业状态慢,是人类面对压力的一种自我掩护机制。
最重要的,14岁前孩子的神经自我克制功能不好,专注力保持的时间很短。


专注力与年事的关系体现为:
5~6岁,约10~15分钟;
7~10岁,约15~20分钟;
10~12岁,约25~30分钟;
12岁以上,30分钟以上。
写作业时间的大脑高速运转,容易出现葡萄糖供应不敷的环境,生理要求孩子必须停下来,以减轻大脑的压力。
以是,每完成一项作业,最好让孩子苏息几分钟,劳逸联合才气事半功倍。





别的,还可以多些耐心,多鼓励和引导孩子专注过程和服从,好比:
“哇,你服务真用心!”
“你拼拼图真认真!”
“这次你用了10分钟,比前次快呢(提示:3岁以后可给孩子配闹钟、沙漏玩具等时间工具了~)”
渐渐地,你就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场景二:晚上不睡磨蹭到瓦解


把孩子撂倒在床上,是天下性顽固育儿困难。
当今家庭一大尴尬现状:大人不能睡,小孩不肯睡。





小孩越大,睡觉前磨洋工的功夫就越入迷入化。
小奶娃固然睡觉也磨人,但喝饱奶,好好拍拍也能睡。
那些有了心眼儿的娃,入睡的步调繁琐得让人发疯。


你只要不催,他就不记得天下上有睡觉这回事。
你只要不吼,他就不主动让自己躺到床上去。


每晚辅导完作业,已经耗尽了老母亲半生的真气,还要在沐浴、刷牙、读绘本、陪睡这些事上催催催,吼吼吼。
老母亲已经困得哈欠连连,而娃子还在举行连续串的“作妖活动”:
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挠背,一会儿按摩,一会儿提问……





好容易半天没有动静,你今晚的“战争”即将吹响胜利的军号,
他突然一骨碌爬起来,边喊着“要拉屎”边往茅厕冲……


菊花残,满地伤,哄睡的老母已疯狂,每晚哄睡都是一场“生死浩劫”。





科学剖析:


孩子也是有天生差异的:
有早睡早起型娃,也有晚睡晚起型娃。
父母从小创建就寝仪式感,会镌汰哄睡时间。
帮孩子排好睡觉前要做的事的序次,
造作业,自由活动,刷牙,沐浴,睡觉……
在每个项目时间快到时,父母要提前几分钟去提示。


假如孩子体现好,就该实时表彰,
让他懂得做好时间管理的长处,利于对峙下去。
做好就寝仪式感,须要百口的共同。
假如到了孩子入睡时间,家里其他房间的灯还大亮着,家人们还在玩手机、看电视,就会让孩子以为“很不公平”,也就难以入睡了。






场景三:朝晨上学磨蹭到爆炸


老母亲爬过辅导作业的山,趟过哄睡的河,另有一个喊起床的活儿。
你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同样无法唤醒一个晚睡的娃。


老母亲像唐僧,念了九九八十一遍起床咒,才把娃跟床分离。
娃的起床、洗漱、用饭,像压在老母切身上的三座大山,把一个朝晨忙成带火的陀螺。
哪一个环节出了错,本日就又是发急遽慌、连拉带拖、濒临迟到的一天。


可老母亲一朝晨急得像个阉人,而娃慢吞吞的像个树懒:
还剩20分钟,他还在慢吞吞地刷牙。
还剩15分钟,他还在翻箱倒柜地重新搭配衣服。
另有1分钟该出门了,可娃还在磨磨蹭蹭地戳着煎鸡蛋……


每个朝晨,都在一百句“快点!快点!快点!”的循环立体声中度过。





科学剖析:


2-3岁的孩子,对时间还没概念,
须要直观的钟表把时间详细化,
好比“大针指到5,我们就出门”。


4-5岁的孩子,已经对事和时间有了关联,
敦促不管用,要给予清晰的指令。
好比“先穿上外衣,然后坐到凳子上穿鞋,再背上你的小书包。”
序次梳理好了,孩子就能快起来了。
还可以跟孩子玩比赛的游戏。
好比“宝贝,我们比比谁穿衣服更快!”
“比比我们谁先喝完这杯牛奶!”
竞争意识会激起孩子的主动性,加速服务的速率。


6岁的孩子纵然熟悉了钟表,
但对1分钟、10分钟有多长也没概念,
以是“快点,再过5分钟就出门了”如许的指令对他们没用。
可以定好1分钟的计时,
让孩子跟着从1秒数到60秒,感知时间的长度。


到了8、9岁,孩子的拖沓征象会得到改善,
10岁后,自理本了解加强。




场景四:用饭磨蹭到想揍娃


当妈后,另有最烦的一个事,就是用饭要对孩子三催四请。
“快点来用饭!”
“喊你多少次了,能不能快点?”
“限你一分钟内坐到饭桌前!”


老妈的暴性情已经发出预警,可娃子就像耳旁风刮过一样:
你急你的,我玩我的。





当妈的以致都有点猜疑:用饭都不积极,这娃脑壳是不是有标题?


你以为他能大口扒饭,风卷残云,但他边吃边玩,吃吃歇歇,闲庭信步,根本不管老母亲愁云密布,白眼翻透。
最可气的是,用饭的中心,他会停下来,跑开去做别的事。
你喊他返来,他反而振振有词地说“自己要歇一会再吃”!


老母亲已经火冒三丈:
“你能不能快点吃?”
“吃快点,怎么这么慢!”
连用饭都这么磨蹭,未来还醒目成啥事?!





科学剖析:


父母不绝絮聒娃的磨磨蹭蹭,
现实孩子很难明白“快点能有什么长处”,
也不知道一分钟、五分钟是多久,以是服务就缺告急感。


倒不如给予他们一些“长处”的指引,
好比:“快点吃,吃完我们下楼去玩沙子吧!”
“你快些吃完,妈妈就可以陪你玩……”
给予孩子一个不磨蹭的长处指引,
就能给他一个加速率的动力了。






场景五:养不成好风俗,不“抽”不转


总听身边老母亲抱怨:
我家娃打小就是比力难养、规律性差的小孩。
哄睡难,用饭难,性子散漫,缺乏时间概念。




为啥服务没有主动性,天天就得我催着才去干。
就拿放学回家这件事来说,
不就是放下书包,去洗手,易服服,写作业这几件事,这么顺畅的流程,可他就干得颠三倒四,
不是回家没洗手,就是磨磨蹭蹭不肯易服服,
你说他,他还不爱听;你催他,他就嫌烦得不可。


别人家的娃服务有规划、有序次、有条理,自己的娃:
不催不动,不吼不动,
服务不是看心情,就是看缘分。


总之一点好风俗都没养成。





科学剖析:


孩子对要做的事并不具备成年人一样全面的规划本领。
他们的留意力很容易会合到某一点上。
他放学回家正对新玩具感爱好,
而父母一会儿催他去写作业,
一会儿催他去易服服,
一会催他去摒挡乱糟糟的房间,
就完全打乱了他的专注力和服务的节奏。
孩子只有在自己惬意的节奏里,
才气理清服务的先反面脑。
一味地在旁边敦促,只会让孩子乱了阵脚,
服从越来越慢,像个没主见的无头苍蝇一样。





家长可以跟孩子订定一些服务的序次表格,
教他渐渐养成序次风俗,
家长适时在旁边监视提示即可,切忌以成人标准去苛求他。
好比:天天几点用饭、几点去散步、几点读睡前故事、几点睡觉,
都有肯定的操持性和仪式感。


尤其留意,哪怕放假了,
也不要一下子就放任孩子,打乱作息。
可以稍微晚起一小时左右,
但该用饭、游戏、读书和到点关灯睡觉的步调,不要容易更改。


对峙给孩子输入有规律的生存节奏,
孩子会更偶尔间观念,更能顺应学校生存。





场景六:越催越摆烂


当妈的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碰到“滚刀肉娃”。
你越催,他越慢,催到末了,他不光不继续干,还开始摆烂。
“还在玩手机,还不去写作业吗?”
“为啥你干啥都是这么磨磨蹭蹭的?”
“到点儿了,还不快去练琴!”


娃往床上一摊,听不见,动不了,任意你怎么讲原理,怎么发火,他就是“装听不见”。
你强任你强,我就是这个样。
你催任你催,我就是不上心。





科学剖析:


许多服务耽搁、磨蹭的孩子,
实在都是父母一手造就出来的。
好比他小的时间,父母由于嫌慢就会代庖许多,
导致孩子的本领无法锻炼,
<span >对父母越来越依赖。
大一点的孩子会对父母不绝的絮聒,
敦促,抱怨,求全谴责,以致吵架产生逆反生理——
我就如许慢,看你还能怎么办!
也就会越来越慢,故意摆烂。


长期处于被否定的环境里,
哪怕否定他的人不在身边,
但否定的声音早已定格在他的大脑里了。
你想想,
我们天天被向导催着也烦,
孩子也一样,越打击越摆烂,越鼓励才越上进。
与其总求全谴责孩子太慢,
不如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帮他们去改善。





多说:
“我知道你能做到。”
“你可以的。”
“我信任你。”
“你真的是很有耐心啊”
......


固然,有些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
父母应该给予更多明白和恭敬。
7岁前,孩子都不绝在“长头脑”,
耽搁和磨蹭大多数环境下并不是故意的,而是身不由己。





1岁的孩子独自绑不了鞋带;
3岁大概须要半小时;
6岁估计须要几分钟;
而12岁,大概不消半分钟。
做父母的,与其催催催,
不如静下心来、耐下心来,再等冶┩禁。
大概本日你的困窘,不久后就会迎来豁然开朗!


—— End ——

作者:叶听枫。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全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