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曾是骄傲民族品牌,却靠“赝品”血赚数十亿,贴牌品牌骗了多少人

[复制链接]
好奇的赵二叔Lv.6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3-8 10:11:51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编辑丨青天御史

●—<前言>—●
明显是卖服装的,却从袜子、家纺,一度超过到了电风扇、电动牙刷、净水器、洗衣机。被网友戏称,这些贴牌品牌除了航母和光刻机,什么产物都能“造”!

他们曾是深得人心的民族品牌,却靠着“冒充”狂赚老百姓数以万计的血汗钱不仅无工厂无货源,乃至品牌早已停产却把老百姓蒙在鼓里。看看你都中招了哪些?
●—<服装行业>—●

贴牌的手段在服装行业屡见不鲜,这大概是电贩子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但却是消费者以及行业初入者被蒙在鼓里的冷知识。固然贴牌是正当征象,毕竟技术有专攻,且是一种互助共赢的一种模式,但市面上贴牌产物格量乱七八糟,受害的是我们消费者。


2020年,南极人发布了2019年的年报,让其被业内称为“靠卖商标一年狂赚13亿元”。南极人是靠品牌授权活下来的品牌是各人毋庸置疑的毕竟,从彼时的“南极人,不怕冷”这种洗脑的广告词,再到现在靠着前期打出来的品牌效应贴牌满天飞,南极人不再是让人充实信赖的民族品牌,乃至不断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投诉。

据报道,仅仅在2018年一年,南极人登上了国家质检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物黑名单14次。涉及的产物有蚕丝被、亵服、童装、电推剪等产物,产物线类目广泛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贴。


不得不承认,买到南极人的产物格量标题是普遍存在的。随意贴牌售卖的产物能进行质量把控很难,正因为难所有品控的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即便南极人设置有相对应的经销商和供应商门槛,但不免有工厂通过低价不合格产物引诱经销商,这也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很难进行界说,也感到非常狐疑和失望。

截止到2021年,南极人授权贴牌的厂家高达13258家,这种割韭菜的方式让南极人在2016年-2019年之间的营收翻了8倍,品牌授权服务费翻了3倍。总的来说,南极人没有投入相关研发费用,也没有本身的工厂却能年入39亿,利润堪比茅台。


服装行业大洗牌,就连恒源祥、俞兆林、北极绒、拉夏贝尔、啄木鸟等品牌也纷纷开始贴牌,几乎把中老年人都骗了个遍。如许固然给本身在短期内带来了高额的收入,但也埋下了质量等长期隐患,越来越多的品牌贴牌模式入驻进来,时间久了这些国内的知名品牌口碑和品牌形象也会斲丧殆尽。

“‘卡丹’随处有,‘狐狸’满山走;‘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金利来’,愁!愁!愁!”在服装行业,花花公子也是出了名的“假”。在上世纪末直到现在,花花公子和华伦天奴、皮尔卡丹等都是服装行业的高端品牌。


在国人的领导下,正牌货几乎都被山寨“干掉了”。提到花花公子,这本是国外有名的杂志,但这并影响中国商家对这个名字的喜爱。据《纽约时报》2013年的一篇报道,此前在中国市场,仅仅一年的时间就为“花花公子”贡献了40%的销售额,全是通过授权花花公子将其贴在服装鞋子配饰上得到的。

随着品牌效应的加持,国内的花花公子逐渐被山寨的很彻底,现在花花公子在中国注册的商标多达350件,这导致市场上的花花公子越来越多、真假难辨。雷同的案例另有骆驼,在美国骆驼实在就是造香烟的,然而被中国人买下商标后开始造鞋造服装。

●—<电器行业>—●
很难想象,一些洋品牌的电器也靠着贴牌在中国市场混得风生水起,作为日本的老牌家电企业,在日元贬值。生产基地设在国外等因素,在中国市场盈利不乐观。在此背景下,东芝将白电业务卖给了美的。

目前国内三明白电巨头是格力、海尔和美的,2011年海尔就收购了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冰箱和洗衣机业务;2015年海信收购了夏普在墨西哥的彩电工厂以及除巴西以外的每周夏普电视5年的品牌利用权。


自从东芝在2013年退出并放弃外洋市场后,除了白电是由美的贴牌进行销售外,我国生产的东芝电视基本上都是由TCL贴牌进行销售的。有的消费者透露,在东芝刚上市的电视和TCL刚下线的产物在格局上是千篇一律的,而在代价上还会比国产物牌的代价贵上20-30%。

除此之外国产物牌志高在近些年来也是出了名的贴牌,包罗荣事达的洗衣机、电冰箱等大型家电以及各种小家电都有涉及。在前几年阿里巴巴睁开的“净网举措”中,荣事达的小家电就被查出有质量标题。更让人出乎料想的是,连飞利浦这种国外老字号也并非是国外进口而来,而是贴牌工厂生产的。

2022年,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多位消费者反映了飞利浦的质量标题和售后标题,多达2041条。作为一家拥有131年历史的荷兰电子老字号品牌,多年来以品牌和质量驻足于中国市场。然而在2000年后,飞利浦为了谋求转型便将显示器业务和电视机制造业务出售给了国内公司有业内人透露除了剃须刀外大多都是贴牌代工。


根据媒体21世纪商业批评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20多家“飞利浦”系公司,他们大多在致富几千万到十几亿不等的品牌授权费后,贴上飞利浦的商标赚的盆满钵满。由于代工厂差别,不少消费者发现其质量也乱七八糟。

●—<医药行业>—●
在国货崛起的时代,仁和作为老牌国货已经全方面覆盖了我们的一样寻常生存,不管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再到化妆品洗面奶,乃至另有暖宫贴等,仁和和南极人一般走上了贴牌之路。贴牌的行为不排斥,消费者介意的是质量和售后标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和315消费掩护投诉网站上,不乏有关于仁和药业产物的投诉,一些打假博主也频仍开麦吐槽仁和作为老国货“没本心”。在企查查上显示,仁和团体拥有的商标信息多达6118条,其中同一款产物却以差别的商标图案注册了多次。


仁和匠心也是仁和药业旗下的一个品牌,这个品牌有自有产物,也有代工厂加工贴牌产物。在电商平台的数据上看,页面上“高光国货,品格保障”、“仁和匠心26年品格护肤”等字眼引人注目,更是在平台上增势迅猛,多次登上品牌榜和热销榜。

然而从备案的资料上看,仁和匠心这个品牌与仁和药业另有很大区别,建立于2006年,并非拥有26年的建立履历,又何谈26年潜心研发?在多次药监局的检测只能给,仁和匠心有多款化妆产物不合规,多次被点名。


多年来仁和药业在不断收购,而这斥巨资收购的后果就是品牌价值在不断被贴牌产物反噬。当一个医药品牌不再投入研发,一味的开始做贴牌,这不免让许多消费者感到担心。

幸亏随着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识破了这些贴牌品牌的套路,导致他们的销量也在逐渐下滑,但中老年人依旧是被蒙在鼓里最多的人群。说实在的,并不是贴牌的就一定欠好,重点是品牌对本身产物的品控环节是否重视,售后方面是否有保障,如许才气对消费者负责。


贴牌的征象泛滥也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会导致行业内容易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而且贴牌的手段能让品牌在短时间内赚到钱,但长期以来就是一场诚信的检验。有多少品牌能笑到末了,话语权终极掌握在消费者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天盟传媒网是一个由会员自行发布传媒的平台,一家集新闻稿发布平台,软文发稿平台,广告交易平台,媒体投放平台,为一体的全网媒体资源自助发布平台。尽一网在手,晓其所有!人人都是传媒者!。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客户端下载